第078章 入主东宫_无良帝师,我的徒弟是暴君
笔趣阁 > 无良帝师,我的徒弟是暴君 > 第078章 入主东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078章 入主东宫

  来和在屏风后观察时,便被杨广那通身贵气所惊,此时依旧心神不宁。

  他战战兢兢,听到杨坚询问,更不由得心中一颤,险些汗如雨下。

  若要说实话,自然是二皇子杨广乃天命所归。

  可既然精通相面之术,自然也极为擅长察言观色。他早见杨坚明显心中有了偏向,且还看出杨勇有储君之命,虽半途夭折,但起码一开始还是会被封为太子的。

  于是来和最终做下决定。

  明智的将实话咽了下去,只含糊其辞的回答道:“圣人慧眼如炬,已有圣裁。”

  杨坚一听,神色一动:“你这是何意?”

  他可不是叫来和过来和稀泥的啊。

  “圣人心中所向,便是天意所在。”来和滑不溜秋的,即便杨勇真有储君之命,他也打定主意看破不说破。

  这话说的似是而非,看似指了明路,实则什么都没说。

  关键还不是要看杨坚怎么想?杨坚认为杨勇适合当太子,那就是杨勇;杨坚认为杨广适合当太子,那就是杨广。

  杨坚却若有所思,挥挥手让他退下了。

  然后第二日,杨勇五人的封号便定下了。

  长子杨勇为太子,次子杨广为晋王,三子杨俊为秦王,四子杨秀为越王,五子杨谅为汉王。

  杨勇回去之后提心吊胆了一天一夜,如今见终于尘埃落定,心中的大石便也跟着落下了。

  云氏得知了这个消息,顿时欢天喜地,摸了摸隆起的肚子,十分满足:“儿啊,儿啊,你可真是好命啊!”

  元氏也摸着自己的肚子,神情却是落寞的很——依旧没有动静……

  之后便是择良辰举办册封大典,杨勇正式入主东宫。

  “圣人乃开拓之君,大郎亦有守成之才,相得益彰。”独孤伽罗如是对杨坚说道。

  杨坚闻言,捋了捋青须:“哈哈,皇后与朕想到一处去了。”

  他一开始其实也担忧杨勇温和有余,守不住这大隋江山。但经过昨日一番考验,以及来和的相看,他便又有了新的想法。杨勇不能开拓,那就由他来做就是了。他虽然年近不惑,但身体还挺健朗,应该足够他收拾出一个太平天下来留给儿子的了。

  太子已立,自然要为其选老师,教导他文武之道。

  杨坚斟酌一番,决定拜观国公田仁恭为太子太师,负责教文;拜九重城为太子太傅,负责教武。

  九重城虽然一开始就不掺和权柄之争,但杨坚掌权之后,他自然是支持杨坚的。杨坚也不可能越过魔门去,依旧以怀柔拉拢为主。

  但自古帝王心术在于制衡,杨坚更是深谙其道,他不可能看着魔门一家独大。他与周武帝不同,并不排斥佛道。只是如今儒释道三门中最易拉拢的还是道门,故而他才只派杨广联络了左丘离。至于佛门和儒门,还待从长计议。

  此外,武德郡公柳敏为太子太保,济南郡公孙恕为太子少傅,怀道县公苏威为太子少保。

  时光荏苒,转眼距离杨坚登基已经过去四月,天气已入了初冬。如今皇权已经基本完成和平过渡,不论朝臣还是百姓,都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——隋人。

  北周彻底成为了历史,前朝废帝、如今的介国公宇文衍深居简出基本不露面,也已经被人们遗忘脑后。

  这日小朝,杨坚与群臣聚于未央宫前殿宣室阁议事,太子杨勇和晋王杨广也都在列。

  主要讨论的是两个关于经济方面的问题,一个是清查户籍,另一个则是度量衡改革。

  清查户籍是为了保证财政收入以及对劳动力的掌控,此事迫在眉睫,至关重要;度量衡改革同样也是为了稳定经济,因多国林立以及频繁改朝换代之故,如今的度量衡十分混乱,尤其是货币,种类繁多,甚至私造货币也不计其数。

  尚书左仆射兼纳言高熲(jiǒng)就清查户籍一事提出了两个政策——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。

  所谓大索貌阅,是两个概念,大索即普查之意,命各县县令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,登记姓名、出生年月和样貌;貌阅,则是在大索之后,对每个百姓与户籍上的样貌进行一一核对,以防有人明明已经成丁,却用诈老、诈小的办法逃避赋税。

  而输籍定样又称输籍法,是在大索貌阅的基础上,根据户籍以三党到五党为一团,确认户等,不同户等需缴纳的赋税也不同。以防农民偷税漏税,亦或是地主豪强强占劳动人口,造成税负不合理现象。

  此外,杨坚决定统一度量衡,并改革币制。废除此前流通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货币,统一使用“隋五铢”。像之前的周五铢、布泉、五行大布以及宇文衍时铸造的永通万国统统都在废除之列。

  商议已定,杨坚便拟旨派任:“大索貌阅及输籍定样交予晋王操办;铸造隋五铢则交予太子操办。两千兵士之内,你们可便宜调动。”

  “臣领命。”

  而提出了这两个政策的高熲则另有任务。

  杨坚在交托了这两件事后,便任命高熲道:“朕决意修开皇律,此事交予你去办。谨记两条,其一,死刑只制二者,一为绞,二为斩;其二,非谋反大逆无灭族之刑。”

  前代诸朝,仅死刑就有五种,分别是磬、绞、斩、枭、磔,此外还动不动就灭族,酷刑之下弄得老百姓苦不堪言。

  所以杨坚特意强调减除死刑,轻易不动灭族之刑,施以仁政,安抚民心。

  “臣领命。”

  杨广领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的任务去了民部——杨坚登基之后废除了北周的天地春夏秋冬六官,改设五省六曹。六曹即六部,归尚书省统辖——因尚书令空缺,所以仆射高熲就是他们的最高长官。其中民部便是掌管全国的土地、户籍以及赋税、财政收支的。

  杨广有点不开心,这两个任务哪一个不得罪人?而且得罪的是全国偷税漏税的人——这些人有交不起税的穷苦百姓,也有强占劳动力的地主豪强。显而易见,这两件事虽然利国利民,但老百姓肯定会恨他。

  不像杨勇铸钱的任务,不仅油水多,而且废除货币肯定不能直接废除,而是制定一个期限,在期限之内以旧币兑换新币,逾期才不候,这要是操作好了还能得民心呢。

  可是没办法,谁让杨勇是太子呢?储君一定,他们这些兄弟就都是他的踏脚石,自然要为其铺路开道。

  此时任民部尚书的是杨尚希,是东汉太尉杨震的十五代孙,算起来与杨广竟是平辈族人——杨坚是杨震的十四世孙。

  杨广见到杨尚希时,开门见山:“圣人命孤主持大索貌阅与输籍定样二事,还需多多倚仗杨尚书才是。”

  “不敢当不敢当,下官定竭力协助晋王殿下。”杨尚希忙谦虚行礼。

  “你我戮力同心才好。”杨广扶起他,既是征询,也是释放自己的善意,“孤欲从长安周边州县查起,杨尚书以为如何?”

  “下官与民部诸位同僚一切听从晋王吩咐。”

  对杨尚希的配合十分满意,杨广点点头:“如此甚好,今日下衙之前,民部便拟一份详细章程出来。”

  他当然也不会傻到亲力亲为去完成这么一个浩大的工程,而是指挥大局,具体细节则是交给底下人去办。

  杨尚希领了任务,立即召集民部官员,开始罗列详细章程,给每个人分配任务。

  另一边,杨勇则领着铸造隋五铢的任务去了铸造钱币的机构——上林。与杨广的不开心相对的,杨勇表示很开心。杨坚将铸造钱币这种“好事”交给他来做,而将“恶事”交给他的弟弟杨广去做,可见杨坚是有意在帮他巩固太子之位。

  杨坚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,杨勇为主,其余兄弟为辅。只要杨勇不抽风,朝臣们也是很有眼色的,自然知道该支持谁。

  对于杨勇来说,还有比这更美妙的事么?

  到了上林,杨勇招来了负责铸造钱币的官员——钟官、技巧和辨铜三官。

  “圣人命孤主持铸造隋五铢,故往后孤会督导你们铸币,直至完工。”杨勇交代完,然后交给他们一张图纸,“这是圣人定下的规制,你们仔细研究,不可出错。”

  “下官遵命。”三人连忙应声。

  ……

 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,杨坚即位后励精图治、殚精竭虑,他手底下的官员自然也是干吏居多。

  只一个时辰的工夫,民部官员们便将每个人的任务都分配的明明白白,同时也将每一道程序都罗列清楚了。

  杨广审阅一番,当即落了私印。

  “今日诸位辛苦了,回去休息一晚,明日正式执行。”

  “殿下慢走。”众官员连忙起身相送。

  杨广离开民部,直接进宫求见杨坚。

  “阿爹,这是儿子与民部诸人草拟的章程,请阿爹过目。”杨广递上章程。

  杨坚快速浏览一遍,点点头表示肯定:“章程十分详细周全,以此为据,谨慎执行,便无差错。你务必要尽到督导之责,不可懈怠。”

  “是。”杨广郑重其事。

  “对了,你姨母带你从兄入宫看你阿娘了,你也去看看吧。”杨坚忽然想起什么,叮嘱一句。

  杨广愣了一下,随即明白过来杨坚说的从兄是谁——唐国公李渊。

  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d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